離開艋舺清水巖祖師廟之後,我們來到剝皮寮老街,這張照片是不是似曾相識呢?之前有拍過遠景,2010.4.13那天再去,又拍了近景的,但是保證接下來的照片全是之前文章沒看過的.....
剝皮寮老街有大半區域已經更新展覽了,我覺得這樣很好,遊客才會再次來參觀,每隔一陣子去都有新鮮感。
之前有擺彩色大花瓶的空地,現在變成這樣了。
上次我說沒有開放、有點恐怖的就是這間紙糊店。
大同當舖是新的店面。
愛仕是以前的視聽理容院或夜店吧!
這些招牌好像也是新的。
老街新增了這個商品銷售點。
最特別的是這個有艋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地圖的碗,叫「來碗艋舺」。延伸閱讀:http://tripviewbowl.com/works_TVB007.html
義美商店裡有餅乾生產模和牛奶糖煮鼎,大家可以自己去看看。
另一廳有產品的展示,古早與現代的產品都有。
黑松是老字號,黑面蔡我就不太清楚了。
玻璃瓶時代的黑松汽水。
懷舊的鐵瓶蓋。
現場有投幣式的機器,真會利用場地做生意。
有一間是電影懷舊區。
有早期電影海報、拍攝的機器、底片。
這間是介紹萬華的老店,太和餅店還有在營業,店址位於康定路300號,我有次在過年去,沒看到有名的烤乳酪。
協記藥鋪。
有一間裡面是一把椅子放在高高的桌子上,旁邊還有雞的花燈,有點弄不清主題是什麼.....
艋舺的廟很多,除了有名的龍山寺和祖師廟外,青山宮好像也常聽到,但不知在哪?看到這些東西擺在一個小房間裡展示,心裡有點「毛毛的」。
台灣是個宗教自由的地方,道教是最多人信仰,主要神祇有媽祖、玉皇大帝、三官大帝、關聖帝君、福德正神等。
次多是佛教,以觀世音菩薩為主神,另有釋迦牟尺佛、阿彌陀佛、彌勒佛、達摩祖師等佛祖。民間常將佛教與道教融合,因此觀音信仰跨佛、道教。
我們是從康定路的後門走進去,廣州街的入口有些現代的展覽,這間是環保製品。
這間是花博的相關展示。
老實說,我不知道花博為什麼會弄得那麼大?
我今晚才聽說,花博要買票參觀呢!
另外還有瓷器展,可是這間在門口就聞到很濃的香煙味,我當然就不會進去逛。
入口處有好大的造型人偶,感覺像慈祥的土地公,另外還有一間電影「艋舺」特展,下篇再介紹。
剝皮寮老街
開放時間
週日至週四 AM 10:00-PM 5:00
週五至週六 AM 10:00-PM 7:00
地址: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、康定路口
舊文回顧:
剝皮寮歷史街區(一)剝皮寮藝條通/古街文化節
剝皮寮歷史街區(二)剝皮寮藝條通/混搭-當代藝術展
剝皮寮歷史街區(三)剝皮寮藝條通/八(牛夋)圖-臺北奔牛節藝術牛展覽
剝皮寮歷史街區(四)剝皮寮藝條通/剝皮寮老街
剝皮寮歷史街區(五)剝皮寮藝條通/夜晚的剝皮寮老街
剝皮寮歷史街區(六)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(End)
公告版位
- May 12 Wed 2010 23:19
再訪剝皮寮老街(2010.4.13)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